超学科主题我们是谁:这是对自我本质的探究;信仰与价 值观;个人、身体、心智、社交和 精神等方面的健康;各种人际关系包括家庭、朋友、社区和文化;权利与责任; 作为人的意义何在。在超学科之下我们进行了子主题-认识我自己,即认识到我们身体的特点、能力和兴趣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能做哪些事。
我们通过三个探究线索完成对中心思想的理解,探究线索一:身体的、社交的和情感的特征。探究线索二: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似之处与各种差异。探究线索三:个人能力与兴趣
IB教育认为,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,其学习动力源于对世界的天然好奇心。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捕捉兴趣点,将其转化为课程主题,以兴趣为起点,构建个性化学习框架
一、幼儿个人能力
1.运动能力:幼儿的身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他们逐渐掌握各种运动技能。从最初的翻身、坐立,到学会走路、跑步、跳跃,每一次进步都令人欣喜。运动能力不仅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探索周围环境,还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和协调性。例如,在户外玩耍时,幼儿们欢快地奔跑、攀爬,锻炼了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。
2.语言能力:幼儿的语言发展迅速,从牙牙学语到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。他们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、与他人交流互动,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。听故事、唱歌、对话等活动都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。比如,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,会学习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,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。
3.认知能力:幼儿开始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,积极探索各种事物。他们能够辨别颜色、形状、大小等基本概念,逐渐理解因果关系和空间关系。搭积木、拼图等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认知能力,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。
4.社交能力:幼儿逐渐与他人建立联系,学会分享、合作和关心他人。在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,他们学会了轮流、等待和遵守规则。参加集体活动,如幼儿园的游戏和表演,能让幼儿更好地融入群体,提高社交能力。
二、幼儿兴趣
1.艺术兴趣:许多幼儿对绘画、音乐、舞蹈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。他们喜欢用彩笔涂鸦,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,或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。艺术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,还能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。例如,一个喜欢绘画的幼儿可能会通过画笔描绘出自己的梦想世界。
2.自然兴趣:幼儿对大自然充满好奇,喜欢观察花草树木、昆虫动物。他们会在花园里寻找小虫子,观察花朵的开放,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。带幼儿走进自然,进行户外活动,可以满足他们对自然的探索欲望,培养他们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。
3.故事兴趣:听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。他们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,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经历冒险,感受喜怒哀乐。故事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,还能传递价值观和道德观念。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,引导幼儿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。
4.建构兴趣:有些幼儿对建构游戏特别着迷,如搭积木、玩乐高。他们通过搭建各种形状和结构,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。建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、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三、个人能力与兴趣的关系(概念:观点)
幼儿的个人能力和兴趣相互影响、相互促进。一方面,兴趣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,促使他们不断发展个人能力。当幼儿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,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,从而提高相关的能力。例如,一个对音乐感兴趣的幼儿会更积极地学习唱歌和演奏乐器,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。对烘焙、轮滑等感兴趣都可以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。
另一方面,个人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拓宽幼儿的兴趣范围。当幼儿在某一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时,他们会更有信心地尝试新的事物,从而发现新的兴趣点。比如,一个擅长绘画的幼儿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能力而对设计产生兴趣。
总之,IB课程通过兴趣驱动、能力内化的教育模式,重塑了幼儿学习生态。其核心启示在于:真正的教育不是填充容器,而是点燃火焰——当幼儿的求知热情与结构化支持系统相遇时,他们将成长为自信、善思、充满生命力的学习者。